5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理论研讨会”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华辉,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波,中国金融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责任编辑王君,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
张东刚表示,新形势下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既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有效破解资本市场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以其独特的视角聚焦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系统构建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框架,充分凝结了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展望的深刻思考,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理论研究树立起一道学术标杆,为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杨华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从证券行业视角出发,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可从“以注册制改革深化为引擎、以‘五篇大文章’为战略坐标、以高水平开放为路径、以法治化建设为基石”四个方向发力,共同驱动实现资本市场向创新服务型市场转型升级。
陈波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全书约350万字,收录吴晓求教授18年间的学术成果,涉及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等重大议题,以及金融改革、市场开放、金融强国建设等方面的开创性见解。
王君介绍,该书收录了吴晓求教授18年间的388篇学术与评论文章,系统展现其在资本市场研究中的深刻洞察。该书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探讨金融结构、金融强国等关键议题,也涵盖对宏观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独到见解。
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推进其改革与发展是重要研究主题。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结构性的变革,资本市场定位要由融资的市场向投资的市场转变。希望《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能够帮助社会各界更清晰地认识理解资本市场运行规律,为完善市场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理论参考,助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bwin官网
在专家研讨环节,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瞿强等学者围绕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庄毓持。
指出,本次研讨会体现了学术研究与资本市场发展进程的同步并行、展示了资本市场理论体系与资本市场实践活动的密切互动、也说明了资本市场学术研究机构与资本市场其他参与主体的协同效应。
高培勇指出,该书梳理了诸多理论逻辑,聚焦资本市场的稳定、信心与预期问题,这与当前资本市场实践关注的重点契合。
李稻葵指出,资本市场作为各方利益交汇的枢纽,其培育难度远超制造业。当前,政府在资本市场领域的激励机制尚需完善,且该市场产品期限长、参与主体多、结构复杂。
丁志杰分享了他对经济理论及美国债务问题的见解。他认为理论逻辑对实践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价值,能够修正实践路径,规避方向性错误。
梁琪指出,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研究的开拓者,吴晓求教授的研究始终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术研究从“跟随西方文献”向“服务本土实践”转型。
吴卫星表示,吴晓求教授的研究紧贴中国金融改革实践,致力于基础制度建设和市场生态完善,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刘莉亚建议,动态挂钩再贷款利率与企业实际回购表现,通过差异化利率遏制道德风险;同时构建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
王涵表示,百年变局下,资本市场需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要为创新企业匹配长期、耐心与容错资本,要提供适配养老资产。
王国刚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在实践中探索理论逻辑,当前应从初期服务企业融资的定位,转向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为主要方向。
赵锡军表示,吴晓求教授提出的资本市场“三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理念,为资本市场发展指明了方向。
瞿强指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问题始终在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他认为,在强政府体制下,资本市场容易成为政策工具,而制度建设更为重要。